2023年5月20日,由廣州市荔灣區人民醫院主辦的“2023華南第三屆公立整形學術交流會”在廣州市荔灣區人民醫院舉行。來自廣東省各大醫院的整形專家齊聚一堂,探討行業發展趨勢。有專家指出,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醫療整形的要求越來越高,面部綜合整形成為大趨勢。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加強對醫療美容行業的監管。加強對醫美行業的監管非常有必要,只有嚴格監管,才能促進廣州醫美行業健康、高質量發展。
學術研討提升醫學整形水平
活動當天,來自廣州市各大公立和民營醫院整形外科和相關科室的醫生就“當前整形外科的發展趨勢”“醫療美容行業的現狀與趨勢”等話題展開了深入研討。出席活動的專家包括廣州市荔灣區人民醫院副院長黎華、廣州市荔灣區社會醫療機構協會會長李勛、廣東省人民醫院整形外科醫生鄺石峰,廣東省人民醫院皮膚科醫生韓永智、廣東省人民醫院醫生胡潔媚、廣醫三院整形外科醫生趙忠芳、原珠江醫院整形美容外科醫生顧浩、廣東省皮膚病醫院鮮華博士、奧美定修復技術研究院院長鄧正軍、廣州市荔灣區人民醫院美容科齊云香醫生、廣州荔醫醫療美容整形外科余東文醫生、華南毛發種植研究院劉斌醫生、廣州荔醫醫療美容整形科曾德浩醫生等人。
廣州市荔灣區民營醫療機構協會會長李勛在致辭中說,醫療美容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2023年華南第三屆公立整形學術交流會的舉行,旨在通過來自廣州市各大醫院的整形專家們進行業務探討,提升技能水平,讓臨床醫生們對當下新的審美進行思考和探索,對求美者加以正確引導,從而讓時下流行的審美朝著科學合理的方向發展。同時,通過學術研討,可以助力青年醫生醫療水平的提升,為他們提供基于醫療規范應用美學產品的指導,并探索更多契合新時代審美的創新方案,從而促進廣州市醫療美容事業的健康、高質量發展。
中國醫美審美的風潮和求美者的喜好幾經變遷,從20世紀80至90年代流行方圓臉,2004年開始流行錐子形的“網紅臉”,到2023年對面部輪廓的審美變化更加具體了。由于直播時代的到來,在動態視頻中,無論哪個角度都是精致的,靈動的“輪廓美”,更符合上鏡需求的“小臉”“幼態臉”成為新的審美需求。
面部輪廓整形是全球開展數量多、也是重要的醫療美容項目,隨著醫美的發展,大家對于醫美的認知也逐漸豐富起來,可以說已經成了生活美容的一項了。審美也逐漸多元化,求美者不再以在面部大范圍“動刀”為目的,在保持個人風格的基礎上加以美化,追求恢復期比較短、能夠及時看到效果,并且不會給自身帶來太大的變化的治療方式。面部綜合整形成為大趨勢,也就是根據每個人顏臉特點和美學原理,綜合考慮每個求美者的要求、個性,結合各種先進的五官整形和面部年輕化的方法,設計整體提升顏值的美麗方案。
這也對醫務工作者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例如技術、審美、溝通等方面,醫療美容不再是單純的“技藝活”,而是醫務工作者“醫學”和“美學”的綜合能力的體現。但醫務工作者在實踐中,存在技術標準不規范、行業要求不統一類似問題,嚴重影響了中國醫美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所以規范我國面部輪廓整形美容行業標準,提高面部輪廓整形多元化更兼具個性美的工作迫在眉睫。比如說,很多人在創傷后忽視了創傷后修復。創傷后只有在第一時間遵循整形修復美學的理念,應用整形美容外科技術,嚴格清創、修整傷口、精細縫合、皮片或者皮瓣移植等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小瘢痕、畸形發生、修復皮膚的功能、促進創面快速愈合。傳統的外科縫合手術使用大針粗線直接拉攏縫合,很有可能因張力過大,導致皮膚牽拉變形的問題,后期“蜈蚣腿”樣瘢痕明顯,甚至瘢痕增生;而整形美容縫合技術會根據不同類型的傷口選擇不同的處理方法。美容縫合為多層次縫合,皮膚下層的可吸收縫線不用拆除。它被埋在皮下組織內,只需要時間讓它慢慢吸收。現今尚無任何一種技術或藥物能將瘢痕徹底消除,所有祛疤的方式都只能起到淡化瘢痕的作用。醫院能做的就是盡量地讓瘢痕最小化、最細化、最淡化。所以,患者如果遇到急診創傷后的整形修復,最好到公立醫院進行專業治療。
要持續加強對醫美行業監管
李勛表示,華南公立醫院整形學術交流會自2020年舉辦以來已成為華南地區公立整形機構標志性學術交流會議。通過搭建華南第三屆公立整形學術交流會,搭建一個安全、探索、學習、發展的平臺,期待廣大醫務工作利用好本次技術交流平臺,共同創新,探索整形行業規范發展的新思路、新手法。來自廣州市公立醫院的整形專家齊集一堂,學術研討會主要圍繞創傷后面部修復、幼態微整形新技術、面部輪廓美學新理念、優化內外輪廓、高級骨相美等熱點議題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學術課題分享及專家座談研討。
在學術交流會舉辦的同時,現場還舉辦了幼態美學臨床示范基地授牌儀式。在研討會現場,廣州市荔灣區社會醫療機構協會會長李勛授予廣州荔醫醫療美容“幼態美學臨床示范基地”榮譽牌匾。
專家指出,當前,醫療美容行業還存在不規范之處,主要體現在:部分醫美機構證照不齊全,機構工作人員不具備執業資格。一些醫美機構虛假宣傳,以知名專家、海外整形專家坐診,實則只是借用他們的名號來招攬消費者。部分美容機構通過虛假廣告、編造用戶評價等形式夸大醫美效果,欺騙、誤導消費者。為有效維護醫療美容診療秩序和市場秩序,促進醫療美容行業健康有序發展,2023年5月4日,市場監管總局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要求強化醫療美容行業監管、保持對行業亂象高壓嚴打態勢,以監管手段防止醫療美容行業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為依法合規醫療美容機構健康發展提供更為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指導意見》針對醫美行業的難點痛點拿出了許多真招實招,例如強化醫美機構資質審核、細化審批標準和引入社會監督、加強證照數據互通、實現市場監管部門與衛生行政部門之間的信息對稱和協同聯動等。進一步有效規范醫美行業,要形成體系共建、風險共治和成果共享的監管治理制度,護航人民群眾“高顏值”生活。
《指導意見》強化醫療美容機構資質審核。醫療美容服務屬于醫療活動,未依法取得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發放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或者“診所備案憑證”,不得開展醫療美容服務。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結合醫療美容診療特點,進一步細化審批標準,完善審批流程,加強醫療美容診所備案信息管理,強化診療質量控制,嚴把行業準入關。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辦理相關執業許可或備案時,一并錄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等信息,并通過辦理許可備案的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網站或其他方便公眾查詢的方式,向社會公開。《指導意見》要求加強“證”“照”信息共享。不斷完善登記注冊、行政審批、行業主管協同聯動的監管機制。依托地方政務共享平臺、“證照分離”協同平臺、大數據管理平臺等,強化市場主體登記注冊和醫療機構許可(備案)信息共享。市場監管部門將市場主體登記注冊信息及時告知同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依法做好市場主體《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或“診所備案憑證”的許可審批或備案工作,根據職責做好后續行業監管,并定期將已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或“診所備案憑證”的醫療美容機構名單向市場監管部門通報。對經營范圍含有“醫療美容服務”等內容但未及時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或“診所備案憑證”的市場主體,督促其依法落實主體責任。“因此,持續加強對醫療美容行業的監管非常有必要。必須通過制度建設,持續加強對醫療美容行業的監管。廣大消費者也要積極轉變觀念,在進行醫美消費前一定要選擇有資質的醫院或醫療機構進行。”與會專家表示。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肖歡歡 通訊員:袁帥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肖歡歡 通訊員:袁帥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蔡凌躍